资讯 更多 >>
国际科技组织纷纷“落户”北京,如...
每日热闻!小米发布米家净水器600G ...
热门看点:厦门市各单位把主题教育...
2023年5月30日《万宁新闻》完整版
中焦不通_中焦 天天看热讯
10年长跑“IPO之路”未果,广发银行...
每日观察!马斯克来中国了 私人飞机...
皋兰县城市生态绿道网络更新提升项...
糖尿病患者能吃花生吗?
红十字会有哪些纪念日(红十字会有...
动态更多 >>
新智认知: 新智认知数字科技股份有...
郑州银行董秘回复:我行董事长是否...
你们,温暖了2021
西安市新增27个中风险地区 目前有1...
广西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
哈尔滨市全域均为低风险地区
寒潮将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 四川盆...
昆明至哈尔滨一航班发现1名入境复阳...
陕西研考:封控区内考生在原报考点...
北京今日最高气温仅5℃ 明起强冷空...
会展 更多 >>
美籍酿酒师在崇礼:中国是第二故乡...
河南项城报告2名疑似新冠肺炎病例 ...
浙江绍兴确诊病例首次零新增 上虞...
广西东兴实行全员居家隔离 启动口...
新疆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 “富春山...
云南瑞丽市主城区全员核酸检测结果...
内蒙古满洲里累计治愈出院本土确诊...
孙海洋夫妻驱车山东阳谷:还在为孙...
大国工匠追梦“玉米强国”40载:用...
让南海“海洋热带雨林”斑斓多彩
专题报道 
当前位置: 资讯 > >> 正文
 
国际科技组织纷纷“落户”北京,如何推进科技开放合作?|当前简讯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3-05-30 22:40:24


【资料图】

中新社北京5月30日电 (记者 杜燕 陈杭)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国际智能制造联盟……“国际科技组织落地北京”是2023中关村论坛发布的十项重大科技成果之一。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中外如何携手推进国际科技开放合作,为解决全球性问题作出贡献?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国际科技组织是推动实现科技全球共同价值的重要平台,是联系全球创新资源的重要纽带。通过推动国际标准规则制定、发起国际科学合作计划、组织国际会议及展览等方式,国际科技组织在促进学术繁荣和科技资源流动、推动各国开展创新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国大力支持中国科学家联合其他国家科学家和科技组织,在中国发起设立国际科技组织。首都北京的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丰富,目前正大力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吸引更多国际科技组织落地,是北京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一个缩影。

国际智能制造联盟秘书长梁莹在2023中关村论坛开幕前夕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联盟目前有来自14个国家与地区的40余家会员单位,正积极推进在全球范围内举办智能制造领域高水平高质量的国际会议,包括国际智能制造会议、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等,搭建专业化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联盟还计划在日本、德国等地举办会议活动,就智能制造的技术研发与应用、人才培养标准等方面开展交流。

“协会于2022年7月正式注册成立,首届理事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学术交流部兼综合管理部主任朱亚菲介绍,协会会员单位来自欧洲、亚洲、美洲等地区的11个国家,包括80多家氢能和燃料电池领域的公司和机构。今年下半年,协会预计在中国、美国、德国、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召开多场高水平的国际交流会议及活动。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开放合作、共享未来,是破解共同发展难题的关键。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阿德姆·帕塔普蒂安在参加2023中关村论坛时称,希望全球都能认识到开放交流协作、包容与多元化才是科研学术界成功的标志。人类命运与共,必须彼此关爱、互利合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2023中关村论坛上提到“科学共同体”。他认为,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科学共同体”进行跨国界、跨领域、跨学科的合作。

科技促进和平与发展、倡导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未来,北京将在朝阳区建设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吸引更多国际组织落地。北京市市长殷勇在2023中关村论坛全体会议上表示,北京将坚持服务为本,更加吸引集聚人才,让北京成为全球人才追逐梦想的热土。深化开放合作,更加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北京力量”。(完)

关键词: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